毛澤東非常贊賞徐特立老師的“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讀書方法,他認為這的確是值得學習的治學的成功經驗。后來,他終生躬行實踐,受益無窮。
當時,毛澤東聽課寫有講堂錄(即課堂筆記),課后讀書寫批語和讀書筆記,閱報寫讀報摘記或札記。同時,還有選抄全篇文字的選抄本,以及摘錄精要的摘錄本。例如,楊昌濟先生翻譯的《西洋倫理學史》,是一本不容易找到的好書,毛澤東就把它借來,一字不漏地把整本書全部抄了下來。羅學瓚就曾借閱過毛澤東的這個手抄本。羅學瓚在1917年9月26日的日記中寫道:“余借毛澤東手錄西洋倫理學七本,自舊歷六月底閱起,于今日閱畢。西洋倫理學思想雖各人異趣,然有系統可尋,且進化之跡昭昭可數,不若我國之東鱗西爪,陳陳相因也。”此外,毛澤東每天還要寫日記。
這樣,經過五六年的辛勤積累,毛澤東寫的各類筆記本共有幾網籃。他很珍愛這些筆記本,后來都送回家鄉韶山。大革命失敗后,1929年國民黨反動派的軍隊到韶山抄毛澤東的家,住在附近的族人,為了防止反動派的迫害,聽到風聲后,就立即將毛澤東存放在家里的書籍、報刊、筆記本等都搬到后山統統燒毀了。一位曾在私墊教過毛澤東讀書的老先生,從火堆中搶救出一個筆記本(這就是現存的《講堂錄》) 和兩冊學校的教科書,一直珍藏到解放以后。
從這本僅存的筆記本里,我們可以看到當年毛澤東讀書時做筆記的一些情況。這本《講堂錄》是一個九行直格本, 共九十四面,一萬多字。前邊的二十二面是工工正正抄錄的屈原的《離騷》和《九歌》的全文,而在《離騷》正文的上面還批有各節提要,后邊的七十二面冠名《講堂錄》,大概是1913至1914年聽楊昌濟老師及其他老師講課的課堂筆記?!吨v堂錄》的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凡先秦諸子、楚辭、漢賦、《史記》、《漢書》、唐宋古文、宋明理學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學家等,都涉及到了;還有許多處是評論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的;也有幾處是記載自然科學常識的。此外,還有一些讀過的古文,分條記錄每篇的典故、字義、精辟的警句、議論以及全文要旨,并雜有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批評意見。
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本《倫理學原理》的批注中,看到毛澤東當年“不動筆墨不看書”的一些情況。
1917年至1918年,是毛澤東在第一師范最后求學的兩年。這時楊昌濟先生講授倫理學,所采用的課本,便是這本《倫理學原理》。這本書是十九世紀德國的康德派哲學家泡爾生所著,由蔡元培翻譯,商務印書館1913年出版的。當時,多數同學對哲學不感興趣,唯有毛澤東等少數人用心聽講,勤作筆記。他很愛讀這本書,并且以先秦諸子百家、宋明理學以及王船山、譚嗣同、梁啟超、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學說,與之比較,綜合研究,分析批判,常有獨到見解,深為楊先生和同學們所贊揚。他還根據其中的某些論點,加以發揮,寫過一篇《心之力》的文章,楊先生很欣賞,打了一百分。
毛澤東在這本僅有十萬多字的《倫理學原理》書上,就用毛筆小楷寫了一萬二千多字的批語和提綱,而且幾乎將全書逐字、逐句都用紅筆黑筆加上圈點、單杠、雙杠、三角、又等符號。批語和提綱,寫在書的天地空白以及字行與字行之間;最小的字象七號鉛字,甚至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清楚。批語最多的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共五千九百多字。批語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批注者抒發自己對倫理觀、人生觀、歷史觀和宇宙觀的見解;少部分是對原著簡要的贊同語和章節、段的提要。同時,凡原著中比較精辟的地方,總是濃圈密點,甚至圈上加圈、點上加點,眉批則往往有“切論”、“此語甚精”、“此語甚切”、“此語與吾意大合”等語。但對原著的否定和懷疑也很多,像常有這類批語:“誠不然”、“此不然”、“此節不當”、“此處又使予懷疑”、“吾意不應以此立說”、“此說終覺不完滿”……等等。從這些批注的字里行間,我們不難看出毛澤東當年獨立思考、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
毛澤東批注的《倫理學原理》,既是研究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的珍貴資料,又是研究毛澤東洽學經驗的重要文獻,同時也是古今中外讀書史上的一件奇聞!
原來在1921年后,毛澤東在長沙清水塘領導建黨工作和工人運動時,這本《倫理學原理》還常常擺在他的辦公桌上。后來這本書被一位朋友借去了,此后便各自東西未再見面。在將近三十年以后,直到1950年,這位朋友才委托周世釗先生將這本書奉還給毛澤東。毛澤東高興地又翻了翻書中的批語,微笑著對周先生說:“我當時喜歡讀這本書,有什么意見和感想就隨時寫在書上,現在看來,這些話有好些不正確了。”又說:“這本書上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確,它不是純粹的唯物論,而是心物二元論。只因那時,我們學的都是唯心論一派的學說,一旦接觸一點唯物論的東西,就覺得很新鮮,很有道理,越讀越覺得有興味。它使我對于批判讀過的書,分析所接觸的問題得到了新的啟發和幫助。”
從青年時期開始,毛澤東養成的手中無筆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后來他幾十年堅持不廢。從現存的毛澤東讀過的大量書籍中,隨處都可以看到他圈圈、點點,朱墨紛呈的斑斑筆跡。例如,在延安的艱苦歲月中,毛澤東仍然閱讀和批注了大量的馬、恩、列、斯的著作以及其它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文學、軍事和不少自然科學書刊。批閱較多的馬列著作有《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列寧關于辯證法的筆記》、《哥達綱領批判》、《國家與革命》、《斯大林選集》等等。這些著作毛澤東都反復研讀,許多章節段落都作了批注和勾畫。有的書他反復讀過多次,每讀一次就用一種顏色的筆在上面加上圈點、勾畫,作一次批語。有些后面的批語又是對前面批語的批判和補充。批閱較多的哲學著作就有十幾種,其中《辯證法唯物論教程》(蘇聯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李達、雷仲堅合譯,上海筆耕堂1935年6月第3版,1936年12月第4版)批注的文字最多。這部論著的兩個版本,毛澤東從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僅半年時間就用毛筆、紅黑藍鉛筆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下了一萬三千多字的批語。除批注文字外,書的原文中毛澤東都分別劃了直線、曲線、曲線加直線、二直線、三直線、圈點、雙圈、三圈等符號。其中1935年6月的版本,從頭至尾作了批注、圈點和勾畫。這部書的第三章“辯證法的根本原則” 批注文字最多,最長的一段批注文字有近千字。所有的批注文字都是用雋秀的行草體書寫的,字跡俊逸清新,書寫流暢,令人驚嘆。
毛澤東對《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的批注文字絕大部分是闡述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以及對原著的引伸和批判,也有一些是對原著的簡要贊同或否定語和章、段、節的提要。例如:“此例很好”、“說得很對”、“對”、“至理名言”、“此例不清”、“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等等。還有不少地方是聯系中外歷史以及當時中國抗日戰爭的實際,進行分析對比得出的結論和總結中國革命斗爭的經驗教訓等。在這些批語中,還提出了一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重要價值的政治問題和哲學觀點。還有許多哲學命題,可以說是對馬列主義唯物論辯證法的新發展。這些對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發展和抗日戰爭的戰略思想等,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它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寶庫中的一份極其珍貴的文獻。
幾十年以來,毛澤東躬行實踐的“不動筆墨不看書”的讀書方法,使他受益頗多。就是在今天,這個讀書方法也仍然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本網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及專欄資料均由 韶山研學旅行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2020 韶山研學旅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101006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