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重要的、有價值的書,要鉆深懂透,反復研讀,這也是毛澤東長期堅持的一種讀書方法。有許多書籍,毛澤東從少年和青年時期就反復閱讀過,后來到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有的甚至到了七十年代,他還拿來反復地閱讀。
在一師期間,毛澤東就非常反對貪多圖快,囫囤吞棗, 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重要的、有價值的書,他總是仔細琢磨書里的內容,認真領會它的精神實質,反復誦讀、吟詠, 甚至背得滾瓜爛熟。例如,袁仲謙先生要毛澤東攻讀古文, 他就在舊書店買回一套《韓昌黎全集》,一篇一篇地認真鉆研閱讀。從詞匯、句子、章節到全文的意義,他都精心鉆研、認真領會,直到融會貫通為止。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反復地默讀和朗誦。通過這樣持久的努力,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讀得爛熟,甚至背得很流利。再如,《倫理學原理》一書,共約十萬多字,他反復研讀,并批注了一萬二千多字,都是最好的例子。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又笨又慢, 花費精力太多,但實際上效果很好。
現在保存的毛澤東的藏書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他反復讀過的。關于這一點從他批閱過的書籍中看得特別清楚。像《西游記》、《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等有價值的古典小說,他從上私墊時在韶山就反復讀過,到了六十年代他又重新讀。晚年,他還將各種版本的《西游記》找到一起,對照著讀。他看過的《紅樓夢》的各種版本有十種以上,他究竟看了多少遍,誰也說不清。還有許多哲學、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書籍,他都反復地讀,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批注、圈點。再如,《昭明文選》,他少年、青年時候就反復讀過,后來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又讀,到了七十年代他還讀過好幾次。他批注過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每一種都圈點勾畫,朱墨紛呈。唐、宋、元、明、清詩別裁集,《詞綜》、《曲選》等古典文學書籍,他都看了好多遍。一部《唐宋名家詞選》,他讀過的本子就有四種。1974年8月25日,他已重病在身,還親手寫了《唐宋名家詞選》的書名, 并告訴工作人員說,他還要繼續看這種書。還有《唐詩三百首詳析》、《李賀詩集》、《稼軒詞》等等,他也看了許多遍。還有許多古今名人傳記的書籍,他在湖南上學時就愛讀, 在以后幾十年的革命生涯里,他還多次閱讀過這些書籍部《古文辭類纂》,從北京圖書館借來后還了回去,過不了幾天,他又要看。就這樣借了還、還了借,他不知看了多少遍。一些馬列經典著作和哲學方面的書,他反復閱讀的遍數就更多了。
毛澤東反復讀書的事,在延安的時候,他自己就曾對人說過:“聯共黨史是本好書,我已讀了十遍,奉勸各位也多讀幾遍。”在一次小會上,毛澤東還說過:“李達同志給我寄了一本《社會學大綱》,我已經看了十遍。”“李達還寄給我一本《經濟學大綱》,我現在已讀了三遍半,也準備讀它十遍。”六十年代初,有相當一段時間,有的書他讀一次就在書上畫一個圈?,F在收存的不少書上,都還有這個引人注目的記號,有的書封面上劃了四、五個圈。
重要的、有價值的書,認真地讀,反復地讀,這也是毛澤東的一條重要的讀書方法。毛澤東對他所讀過的書籍的內容,之所以能了解得那樣清楚和深刻,這和他持之以恒反復地研讀是密切相關的。
說到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有一件事至今還在人們中間傳為美談。那還是在延安的時候,有一個晚上,毛澤東正在緊張地寫作,桌子上、凳子上、地上到處堆滿了書籍和資料。這時一個工作人員進來看到這種情形,以為是毛澤東太忙沒有時間整理,就急忙把這些書刊按照大小、種類整整齊齊地收放到一起,剛要往書架上拿,毛澤東看到后十分惋惜地說: “糟啦!糟啦!”這位同志當時被弄得莫明其妙,事后他才知道。這是毛澤東讀書寫作的一種習慣。毛澤東為了看書和寫作,只求方便實用,不講究整齊美觀。他的書籍、資料, 有的是打開的,有的是夾紙條的,也有的是折疊的,有的是大小不一的幾本放在一起的。乍一看好像是雜亂無章,其實放的位置他心里有數,各得其所,有條不素。
本網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及專欄資料均由 韶山研學旅行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2020 韶山研學旅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101006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