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盛世危言》一類書籍的啟迪和李漱清的“過激”思想的影響,激起了毛澤東繼續求學的強烈愿望。本來,父親要送他到湘潭縣城一家米店去學徒,以便將來發家致富的。但是,這時毛澤東所想的已經不是自己一個家庭的前途,而是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了。因此,他決心違抗父命,外出求學。恰在這時,表兄文運昌告訴他,湘鄉縣的東山高等小學堂是一座新式學校,到那里可以學到許多新鮮知識。毛澤東聽了很動心,于是便決定去投考。
要說服固執的父親改變主張,當然是不容易的,但毛澤東外出求學的堅定決心,也是不可動搖的。為了說服父親,毛澤東請了許多親戚朋友和老師來說情,其中有他的姨表兄王季范,塾師毛麓鐘等。大家眾口一詞,都說潤之聰明好學,前途遠大,如果進了“洋學堂”,可以學到比在米店賺更多錢的本領。父親終于動了心,同意了大家的意見。毛澤東從此便沖破了小家庭的束縛,離開風氣閉塞的韶山沖,走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
1910年秋,十六歲的毛澤東,挑著行李和書籍,步行五十多華里,來到湘鄉縣東山高等小學堂。后來在這里讀書時,他曾抄錄了日本人西鄉隆盛的一首詩,托表兄文鑒泉和文運昌轉送給他父母親,表示自己立志求學和志在四方的決該詩寫道:
“孩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后來,韶山人民稱贊毛澤東立志求學,投身革命事業的崇高精神是;
“閎中肆外,國爾忘家。”
本網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及專欄資料均由 韶山研學旅行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2020 韶山研學旅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1010064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