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從第一中學退學后,寄宿在新安巷的湘鄉會館,每天到瀏陽門外的定王臺省立圖書館去看書學習。從1912年冬到1913年春,毛澤東在這里度過了“極有價值”的半年自修生活。
定王臺圖書館是湖南第一個省立圖書館,創建于清朝末年。它的樓上是藏書庫,樓下是閱覽室。當時因為圖書館開辦不久,而且距市中心較遠,因此每天前來這里閱覽的人還不多。
毛澤東寄宿的新安巷湘鄉會館,距省立圖書館約三華里。他每天早去晚歸,風雪無阻,從不間斷,只是中午出來買兩個燒餅充饑,還常常忘記。圖書館的一個管理員,深深為這位衣著樸素,學習異??炭嗟那嗄耆怂袆?不久便做了好朋友。這位管理員,后來跟隨毛澤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回憶毛澤東當年到圖書館讀書的情形時說:那時候,我們圖書館每天早上一開門,就“歡迎”毛澤東,因為他來得最早,已等候多時了;每天下午關門,要“歡送”毛澤東,因為他走得最晚,不趕他,他還不走。毛澤東后來回這憶這段自修生活時,也曾風趣地說:那時進了圖書館,就象牛闖進了菜園子:初嘗菜味,大口大口地拼命地吃!
在這半年時間里,毛澤東廣泛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他讀書的范圍很廣,什么書都想找來讀,像中國的經、史、子、集,美、英、法、俄等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哲學、文學,并穿插閱讀了一些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羅馬的書籍等等。不過他在這里,主要還是集中精力認真閱讀了十八、十九世紀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代表著作。其中有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丹·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論》、約翰·穆勒的《名學》、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民約論》, 還有嚴復譯著的《天演論》等等。
這些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代表著作,大多是嚴復翻譯的,多在七、八年或十幾年前就出版了,然而對青年毛澤東來說,這些書多數還是第一次讀到。因此,他都感到非常新鮮,越讀越有興味。這些書,特別是《天演論》,對毛澤東的思想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天演論》闡發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敗”,“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化論觀點,和中國幾千年來傳統的“今不如古”、“頌古非今”的觀點是完全相反的,因而當時被稱為“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書。在馬列主義傳入中國之前,西方資產階級著作中在中國的影響最大的,首推《天演論》。
《天演論》這部書,并不是赫胥黎的原著《進化論與倫理學》的忠實翻譯,而是嚴復為適應中國救亡圖存現實政治的需要,有所選擇取舍,并夾雜著評論,以發揮自己的政治見解。所以魯迅說,嚴復作了《天演論》。譯者在按語中常引用中國古代各家思想學說,加以對比、印證、評論,特別是著重批判了孔孟之道和宋、明理學。這種打破封建思想束縛,蔑視傳統思想權威,宣揚自強、自力、自主,提倡發奮努力、救亡圖存的學說,曾大大開拓了人們的眼界,對人們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這種西方資產階級自然科學和社會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反映了“五四”運動以前中國文化思想戰線上的重要斗爭, 即資產階級新文化和封建主義舊文化的斗爭,這就是所謂新學和舊學的斗爭。因此,這種新學的傳播,曾經起過進步作用。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的;“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時,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 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國內廢科舉,興學校,好象雨后春筍, 努力學習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時期,學的也是這些東西。這些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包括那時的社會學說和自然科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
毛澤東在省立圖書館的半年自修時間里,比較系統地研究了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代表著作,受到了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社會政治學說的深刻影響,因而使他的思想向前大大跨進了一步。
正如建國后他對老同學周世釗所說的:“這是我學習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半年,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覺悟。”
本網所刊登的各種新聞、信息及專欄資料均由 韶山研學旅行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8-2020 韶山研學旅行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備2021010064號-2